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血,针头,艾滋病——你恐慌吗?

这几个关键词不时出现在媒体上,不少人因此恐慌——其实大可不必。

人们担心的,是这两种恶性事件:劫匪手持针头,声称带有艾滋病毒(HIV),以此威胁劫财;某些艾滋病患者意图报复社会,将带血针头放在交通工具上。

 

想象如下情景。某人夜行,突然劫匪窜出,手持针头:“把值钱的都交出来!不想得艾滋病,就给我老实点儿!”遇到这种阵势,一般人早已吓得六神无主。

其实,劫匪的威胁是不可信的,针头上应该没有HIV。

站在劫匪的角度分析。他目的很明确,以更小代价抢劫更多财物。劫匪只要亮出针头,路人就会被吓坏,来不及想到其中有诈,只好乖乖地掏出财物。劫匪不一定真的患艾滋病,即使患了,也没必要真的取血——扎自己不疼吗?

而且,HIV非常脆弱,血液离开人体,在空气中干燥后,HIV很容易死亡。劫匪如果想来真的,就得想办法给针头保温、保湿,还得每天换新鲜的血,每天——扎自己不疼吗?

再说了,万一劫匪被抓,如果针头带有HIV,还得罪加一等——这又何苦呢?

劫匪虽然凶恶,但是并不弱智。他的上策是,用红墨水什么的代替血液:足够吓人,利于抢劫;自己不疼,也不麻烦;万一被抓,惩罚也轻。

 

据报道,北京某男子乘出租车,被座位套下的针头扎伤。医院检测针头,发现有“HIV抗体”。不少人因此恐慌,连出租车也不敢坐,坐上也不踏实……

想象如下情景。一位艾滋病患者意图报复社会,虽然疯狂,但不弱智。他目的很明确,以更小代价传染更多人。令人费解的是,他为什么非要选择如此折腾的方式?

 

一、扎针取血。为了保证血液新鲜、传染力强,在家扎针取血之后,赶紧跑出来打车。他应该不会在高峰时段、繁忙路段出来打车,否则可能急死。

二、花钱打车。鉴于后面的流程挺费时间,他得去一个不近的地方,花钱不少——回来还得花钱。

三、暗中准备。强作镇定,观察、摸索、掀开座位套(你试试,不容易),打开提包,取出带血的针头。

四、安放针头。哆哆嗦嗦,把针头放在出租车座位套下。横着放不行,不容易扎到人。竖着放也不行,容易被人发现。那到底是横着放还是竖着放呢?他应该挺纠结的。

 

真这么干,不叫弱智,而叫蛋疼。我可以推断,这样的人、这样的事即使有,也不多,乘出租车被HIV感染的概率低得可以忽略不计。北京出租车几乎每天都有事故,死的乘客有多少?具体数字我没有找到,但是应该远远高于乘出租车被HIV感染的。所以,你更应该为打车恐慌。

有人说了:“听你这么一说,我倒是不恐慌了,不过开始纠结。乘出租车被HIV感染的概率虽然低,可也不为零,我要不要换其他交通工具?”

为了感染更多人,他的上策是“打一枪换个地方”。如果他连续几次都是在出租车上放,人们就会尽量不打车,打车也会提高警惕。他就会转战公交车、地铁——在高峰时段把针头丢地上,难免有人踢到——没事儿,有鞋呢。而且,针头更容易被踢到边上,很快干燥,HIV死亡。所以,不用纠结,公共交通工具都差不多:被HIV感染的概率都不为零,但是都远远低于死于事故的概率。

 

多说两句,谁如果有多个性伴侣(尤其男男同性恋),爱去不靠谱的地方纹身、整形、拔牙、去痣、修脚、针灸、穿耳洞……就更没有必要恐慌和纠结了。一个每天抽两包烟的人,用不着为大气污染恐慌,为地铁、公交车哪个里面空气更加污浊纠结。

再退一步,有人就是倒霉,被针头扎了,他会不会感染上HIV呢?概率极低,原因如下:

 

一、正如前面所述,HIV非常脆弱,血液离开人体,在空气中干燥后,HIV很容易死亡。

二、针头里检测出“HIV抗体”,并不意味着里面一定有活的HIV。HIV抗体是人体在HIV刺激下产生的一种物质,它比较稳定,也比HIV更容易检测。

三、脱离剂量谈毒性,就是耍流氓。即使针头里有活的HIV,数量也很小。吸毒者共用针头,卖血者单采血浆,都容易感染HIV,这是因为血液一进一出,带的HIV数量很大。只扎一下,又没注射,感染HIV的概率很低。

四、药物预防效果良好。刚被感染的一段时间叫“窗口期”,可用药物扼杀HIV于萌芽状态。在治疗艾滋病的定点医院,常有护士被针头扎伤——上面带着新鲜的HIV。不妨上网搜索,看看她们在服用药物后,被感染上的概率有多大。她们天天接触带HIV的针头,还活不活了?

五、还有些人天生对HIV免疫,想感染也感染不上。

 

综上所述,什么血、针头、艾滋病,都是纸老虎,不用恐慌,不用纠结。都散了吧,该干嘛干嘛!

话题:



0

推荐

迢书

迢书

65篇文章 7年前更新

社交金融平台熟信创始人,微博@迢书 。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