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假如没有中国特色的监管,互联网金融将会怎样?

 

一、余额宝不会如此火爆。

最重要的利率是银行存款利率,而它又被严格监管,穷人是最大的受害者。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当法定利率低于市场利率时,银行迫于竞争压力,会和客户合谋绕开监管。不过,这有成本,其结果是:客户存款越多,和银行交易越复杂,实际获得利率越接近于市场利率。企业在银行开户,如果嫌存款利率低,可以谈条件:贷款利率优惠,手续费减免……高净值个人客户还可以享受节日礼品、积分兑换、贵宾通道,甚至直接找支行行长、理财经理,在私密的理财室谈条件,要返点。理财产品是变相的存款,其利率接近市场利率,不过投资起点至少是5万元。如果存款金额低于5万元,就只能寄希望于银行搞活动了,送现金、话费、米、面、食用油、洗衣粉什么的——而这又叫“非法揽储”,容易暴露,也是政府打击重点。

现在好了,有余额宝。小额存款聚少成多,再以协议存款方式存进银行,利率几乎马上翻倍。法定存款利率越低,打击“非法揽储”越严,则余额宝越火爆。利差摆在那儿,傻子才存银行。

可问题是,以前银行也在通过网银、手机银行销售货币型基金,基金公司也在官网直销,为什么就没成气候呢?

1、包装不当。货币型基金毕竟是基金,2007年开始,股市大跌,导致股票型基金净值腰斩,大部分老基金到现在还没有缓过气。老百姓闻基金色变,货币型基金也被殃及。如果余额宝不叫余额宝,而叫货币型基金,也很难卖得动。

2、渠道不力。老百姓不信任基金,银行理财经理面对面销售都有难度,基金公司官网说服力就更差了。基金公司严重依赖银行渠道,可是银行动力不足。同样一笔资金,以存款方式放银行,贡献利差可能超过3%。在严格的贷存比监管下,大部分银行想放贷但没钱,因此渴求存款。如果客户嫌存款利率太低,银行也偏向于销售理财产品,肉烂了还在锅里。销售货币型基金,意味着存款流失,而银行代销货币型基金的费率一般远低于1%

3T+1。传统的货币型基金,赎回是T+1到账,而余额宝做到了T+0,使其流动性接近活期存款。这才是余额宝最重要的创新——可这跟互联网有什么关系?

 

二、P2P借贷不会如此火爆。

不管怎么包装,P2P借贷企业都是左手放贷款,右手卖理财——还不能叫“理财产品”,只能叫“理财计划”。

如果贷款、理财业务都在线下,P2P借贷就不算互联网金融。理财业务相对简单,转到线上比较容易。贷款需要调查、审核,线上放贷难度较大、金额较小。

我入行时,觉得这个行业逆天。“理财计划”预期年化收益率一般超过12%,而银行资金边际成本(以shibor作参考)一般不超过6%——怎么竞争?

P2P贷款对象一般是小微企业主,年化利率一般超过20%,这样才能勉强覆盖资金成本、运营成本(“理财计划”销售提成可达1%2%)、坏账……如果是银行放贷款,利率压到15%P2P行业就没活口了。

问题来了,如果有利可图、优势明显,为什么银行不去做?

中国的银行业,国有资本占主导地位,民间资本不能自由进入。激励不足是国企通病。10亿元贷款,是放给一家大企业,还是放给1万家小微企业?对一位行长来说,如果选择后者,意味着利息收入增加(如果不良率低的话),但是需要雇更多的员工、签更多的文件、担更多的责任。收入没增多少,负担重了,何必给自己找事呢?

民生银行是中国首家主要由非公有制企业入股的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也是小微贷款做得最好的银行。最近几年,民生银行势头迅猛,但是覆盖面仍有限。什么限制了民生银行?牌照监管非常要命。目前,银行开展业务仍然需要依托网点,网点服务半径有限,客户越远,服务成本越高,风险控制越难。没有网点,很难吸收存款,尤其是低成本的活期存款。但是,开设网点需要监管部门审批,代价高昂。

如果政府放弃银行牌照监管,P2P借贷行业会很难受,毕竟资金成本悬殊。

 

什么是好的监管?落在竞争对手身上的。所以,互联网金融企业乐见政府监管银行,并出台监管措施,限制新的进入者。

话题:



0

推荐

迢书

迢书

65篇文章 7年前更新

社交金融平台熟信创始人,微博@迢书 。

文章